线装书跨文化中西合璧 聊聊其中有关印刷的那些事儿
今年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与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伦敦国际书展上的“中国风”与“汉语热”也正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持续传递着。在国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线装珍藏版隆重面世。
线装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著名翻译家屠岸的权威译本为底本,整套诗集采用传统繁体直排、宣纸印刷、手工装订的方式,在装帧设计上颇具古风。中西元素的“冲突”与“反差”,凸显了莎翁作品的多元化“落地”,而这也给中国传统经典的跨文化译介带来一定启发。
全书以宣纸精印,封面采用了特制的中国传统丝织绫面料,将莎士比亚头像和玫瑰花的图案“隐藏”编织在封面上。
以线装书方式印制英文诗集、中文现代诗集、中英文对照译作、简体字竖排文集、简体字横排文集乃至杂志、期刊等等,早在20世纪前半段就已经有过尝试与突破。
早在19世纪下半叶
随着铅字印刷与排版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线装书的印制方式就开始出现多种创新尝试。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与文化需求的悄然增长,线装书的印制不再是原始费工费时的木刻版印刷模式,这时的线装书有多种制版印制方式,如石印版可加印各种花边,锌版可印制各种手绘图样及摄影图片,珂罗版可印制各种精细画像及书法作品。同时,各种外文字模也开始铸造,如英文、拉丁文、德文、法文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姚华译泰戈尔《五言飞鸟集》、梁宗岱译《水仙辞》、俞平伯自撰诗文集《燕知草》等诸多“新文学”精品书籍,都采用线装本印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铜版照片、锌版图像、多色套印、中英文混排技术,可谓将现代元素充分吸纳与展示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
线装书印制的工艺创新还在向更广阔的领域纵深发展。一些运用现代创新技艺印制的线装书,有的已成为各界瞩目的顶级珍品,而有的则成为大众读者的良伴新宠。譬如,以珂罗版技术原大影印的宋本《荀子》,除了图版清晰如真、纤毫毕现之外,还特别组建权威专家组对古籍原文进行断句,而断句符号则在影印时巧妙精确地加入图版之中,可谓藏读两便。又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拿破仑传》《一千零一夜》等中译外国名著的线装本,均以新中国成立后通行的简体字排印,字大行疏,非常悦目。而《鲁迅诗集》《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则专业机构组织专业团队搜集宋版古本中的优美字体并加以摹刻,重新以传统木刻版的方式精心印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20世纪70年代曾集中印制过一批线装本,都是以极其精善珍稀的古籍原书为底本影印的,其中,《红楼梦》还据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印制了点校排印本与《红楼梦新证》。
改革开放以来,线装书的印制技术日新月异,装帧工艺更上一层楼。线装书屡屡走出国门斩获“最美”国际大奖,这项传承数百年还在推陈出新的中国技艺,让世人惊奇,让世界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