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印刷业将继续新常态下的探索
与时俱进、顺势发展是企业盈利的前提,认真分析印刷业2017年的发展态势,对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继续经济新常态下的探索或许依然会是这一年印刷企业的工作主流,因为唯有找到与企业条件相匹配的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步入良性循环。
经过多年的摸索,部分企业已经明确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比如资本实力相对雄厚的印刷板块上市公司大都有了自身的发展计划,但对于绝大多数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印刷企业而言,这项工作依然还在进行时,处于犹豫观望状态。在对宏观形势有了相对清醒的认识以后,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2017年这项工作的成果必定会更显丰硕。
经济低迷的状况难有变化
记得还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副院长在《全球智库经济观察2013》的撰文中引用美国耶鲁大学斯蒂芬·罗斯教授的话说:“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长期进入一个下行阶段”,“2008年至2025年,很可能人类会经历一个极长、将近二十年的下行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段话的接受程度也变得趋高,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让原有的比如经济危机八年一个周期的规律显得不灵,全球性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对于全球经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也有那么两句话:“世界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不能离开世界经济环境谈本国发展”。有鉴于此,我们显然不能对宏观经济复苏的期待过高,认为“2017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或进入零时代”的分析已经见诸报端。因此,“依然处于艰难徘徊中”将会是2017年全球经济的基本状况,那作为现代服务业一部分、已经发展到以为产品提供内外包装服务为主体的印刷业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调整、创新将是2017年印刷企业工作的主旋律。
至于内容印刷就更难期待有所突破,或许报纸的发行量并未在2016年见底,下滑还将处于进行时,因为这不是新闻工作者努力与否的问题,而是互联网的普及导致整个市场在变,阅读习惯在变,特别是在2015年已经支撑起国内45%消费市场的年青人他们更是走在这场变革的最前列。
有人用数据证明图书印刷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图书质量,让读者乐意购买、热爱阅读。就整体而言,2017年的图书印刷可能也就是延续上一年度的状况,难言大步向前。
有一则刊登于2016年11月14日《工人日报》的文章引用中国版本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指出:“2013年至2016年8月数据统计显示,文学、哲学、军事、历史、古汉语启蒙、生物、林业类图书都有重复出版现象,文学类图书重复出版数量最多,占到80.4%。而且重复出版图书数量在不断增长。”文章进一步引用媒体资料指出:“今年(2016年)1月至9月在售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种,《红楼梦》有1600多种,《三国演义》有1300多种,《西游记》有1600多种。”事实上,为出版社看好的儿童图书的出版上情况也类似,这样的出版现状理所当然地导致一边是图书的品种数上升,但另一边则是图书的库存积压现象日益严重。坦率地说,这种局面并非在2017年就能得到根本改变。
结论:2017年全球性经济低迷的状况难有改变,企业领导与其对经济复苏抱有太多的期待还不如把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做得更充分些。
继续探索前行成为新常态
既然经济低速增长已经成了新常态,既然印刷企业的转型工作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还处于艰难的探索中,那以行业内已经成功完成转型升级的样板企业为榜样,继续已经开始的转型升级探索之路就成为大多数企业2017年要做的重要工作。
转型升级绝不是丢弃我们已经熟悉的传统生产方式,需要的是突破传统、突破边界,去做更多这个行业可以左右又有能力去做的事;是转变经营理念,由历史上的被动等客上门为主动地为客户提供需要的帮助,成为帮助客户成长的左膀右臂;是坚持差异化经营,深耕自身企业擅长的某一点,做成这一方面的专家、名家,伴随着客户的成长共同成长;是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拓展、服务客户提供帮助,切实在提升效力上下功夫;是朝着已经确定的印刷业“十三五”的“四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作努力;……。
结论:屈子有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社会离不开印刷,但印刷需要与时俱进,新时期印刷业的发展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继续探索,一条宽广的新路只能在印刷人自己的脚下。
十八世纪的德国诗人席勒曾说:“美好而长青的昨天,永远是过去,也永远会再来。”已有千年历史的印刷有着“美好而常青的昨天”,也一定依然会有美好的明天,但这只属于努力去争取的企业与行业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