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印刷还将是在重压下寻求前进的方向
负重前行的印刷企业终于走完了相对艰难的2017年,因为被夸大形容的生产污染搞得有点灰头土脸的企业生存压力陡然增大,时不时地得接受突击检查,时不时地因出现雾霾被要求停产,纸价则不停息地向上窜升,签了代料总包合同、客户又不同意随市场行情调价的企业老总就只有仰天悲叹,徒唤无奈。于是,有些企业搬迁了,有些企业退出了,有些企业还在犹豫彷徨中,但等待的时间不会再多了。
但是,回首2017年,终究还有相当企业通过调整日子反而过得滋润起来。有的选择改变组织架构,继续整合扩张,有的因为“去产能”反倒有了与客户侃价的可能。对于印刷设备供应商来说,利好的信息似乎也更多些。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一如既往地销售一路飘红,挣得盆满钵满;连前段时间过得颇为艰辛的胶印设备供应商都终于轻舒口气,订单在渐渐增加。这一切意味着什么?2018年中国印刷企业的日子是否会变得好过?就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共同来做番探讨。
2018年的印刷还将是在重压下寻求前进的方向
窃以为,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为印刷业的振兴提供了机会,但印刷企业都还将在相对困难的环境里不断地调整与改变自己,最终寻得适宜的生存方式,这可能还会需要一段时间。
2018年印刷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是2017年的延续,主要表现在:面对环境保护的高要求,企业需要继续在应对上做文章;在中国政府明令禁止进口包括混废纸张在内的四大类24种固废的规定付诸执行后势必引发新一轮的纸价波动,这可能会危及印刷企业对成本的把控。
生存于社会的企业目的当然是为了盈利,但履行社会责任同样责无旁贷,保护环境就是其中之一。习总书记更是告诫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可谓掷地有声。
尽管针对印刷业的环境保护要求有些做法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按产品(从事包装印刷还是出版物印刷)而不是按生产工艺(凹印的VOCs排放远大于胶印,包装印刷同样大量使用胶印)确定收费对象;以是否安装了治理装备作为执法标准而不是以实际排放达标与否为准绳;地区间不同的收费标准客观上成了落后地区招商引资的旗幡;如此等等,但即便如此,治理还得进行,治理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投入,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禁止未经分拣废纸的入境对于减轻国内的环境污染无疑是件好事,但同样会导致造纸原料紧缺、纸浆进口价格上浮的问题,传导到印刷企业的结果是生产用基本原材料的上涨。
唯有对可能发生的这一切都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确定正确的应对方式,面对山崩而不惧。
除了上述共性问题外,每家企业都还有一些属于自己企业的个性问题,比如企业当初是否经过环评?生产场地是否处于有资质的工业园区?生产地与注册地是否一致?这些原本被忽视的问题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在印刷业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过不去的卡。企业领导必须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才有可能谈论2018年企业如何继续进步的问题。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